房產交易契稅新政發布5天后,11月18日,上海、北京兩大一線城市相繼取消普通住房(普宅)和非普通住房(非普宅)標準,推動新政進一步落地。
根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稅務局聯合印發的通知,北京市將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取消后,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增值稅。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額繳納增值稅。
在個人購買住房契稅方面,北京市適用與全國統一的個人購房契稅優惠政策: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14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住房,面積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14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征收契稅。
上海同樣明確,將從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個人購房契稅、增值稅優惠政策與全國統一。同時,上海將取消個人轉讓非普通住房以轉讓收入的2%核定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的規定。12月1日起,在個人轉讓住房個人所得稅方面,未能提供完整、準確的房屋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房屋原值和應納稅額的住房,以轉讓收入的1%核定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標準,對于想換購或賣出手頭大戶型房子的群體是利好。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測算,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取消前,北京二手房成交比例中,超過140平方米的非普通住房交易占市場整體比例大約為8%。新政落地將直接影響這8%的二手房成交,平均單套減少的增值稅有望超過20萬元。接下來,北京等一線城市樓市大戶型改善房源成交將明顯活躍起來,從而帶動二手房市場整體交易活躍度,助推二手房價格企穩。
中指研究院上海分析師劉卓維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上海調整取消了個人出售非普通住房2%所得稅,擴大了交易稅優惠覆蓋面,或將有助于釋放改善性住房需求。對符合年限的住房免征增值稅,能夠降低換房的交易成本,提高二手房與新房之間的流通速度。整體來看,“新政出臺有助于降低購房者的個人所得稅及購房契稅支出,使交易成本更加合理,這對增強市場參與者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
“本次北京、上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政策力度不小,維穩市場態度明確,對二手房交易能夠形成新的支撐,預計‘9·24’一攬子房地產支持政策發布以來帶動的樓市熱度能夠延續更長時間。”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告訴記者。
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全國30個重點城市11月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長22%,一線城市新房成交增幅更是高達80%以上。從政策面看,11月11日至17日,上海等10個省市共出臺11次樓市放松政策,主要涉及公積金貸款、購房補助、發展保障性住房、盤活土地等方面,其中放松公積金貸款使用規則、盤活土地提及次數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