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第四代HFO制冷劑因其零ODP和低GWP特性,正加速替代傳統制冷劑。其中HFO-1234yf、HFO-1234ze、HFO-1233zd及混合制冷劑需求激增,據公開數據預測,2027年全球HFO-1234yf、HFO-1234ze、HFO-1233zd市場規模分別將達18萬噸、5.3萬噸、9.3萬噸,2021-2027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1.8%、17.4%、28.7%。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制冷劑生產國,正通過原材料產能擴張繼續保持產業鏈優勢和成本優勢,四代制冷劑的全球份額仍將保持在70%~90%之間。
從行業規模來看,作為HFO制冷劑核心原材料,五氯丙烷2022年產能增速高達166.7%,預計2023-2026年仍將保持35%以上的年均增速。國內生產企業通過氯堿一體化裝置配套降本,推動R240fa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顯著低于其他生產工藝生產HFO制冷劑的成本,這種超前布局使中國在HFO原材料供應領域形成顯著優勢。
從產能分布區域來看,隨著福建、廣西、內蒙、江西、甘肅等省份新產能擴建,原有產能山東、湖南市場份額可能所有下滑,多數省份除了氯堿企業外,也是氟化工生產的重要基地,擁有多家氟化工生產企業,而這些企業在五氯丙烷的生產中形成產業鏈互補的區域優勢。
以汽車行業為例,歐盟已全面禁用GWP>150的制冷劑,HFO-1234yf成為R134a最佳替代品,獲全球主流車企認證;2021年1月1日起?,美國環保署(EPA)法規要求所有在美銷售的新車和輕型卡車禁止使用R134a制冷劑(GWP=1430),強制切換至低GWP制冷劑(以R1234yf為主);2029年7月1日起?:中國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國履行蒙特利爾議定書國家方案(2025—2030年)》明確規定,?新申請公告的M1類車輛(載客≤9人的乘用車)禁止使用GWP>150的制冷劑?,R1234yf(GWP=4)將成為主流替代方案。
2025年歐盟與美國HFCs配額再度削減40%,非汽車行業也開始全面切換HFO制冷劑,熱泵、商業制冷系統、中央空調、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等,已經商業化采用HFO-1234ze、HFO-1233zd替代現有高GWP值制冷劑。伴隨HFCs制冷劑價格上行和HFO制冷劑國產化突破,HFO與HFOs混合產品在空調領域性價比逐步顯現。
目前,第四代制冷劑國內企業仍以代工生產為主,隨著霍尼韋爾、科慕等外資企業專利陸續到期(2026-2035年),國內氟化工企業加速技術攻關。巨化股份、昊華科技、三愛富已實現HFO-1234yf、HFO-1233zd等產業化,三美股份、巍華新材等配額龍頭企業正延伸HFO產業鏈。政策端,《2025年度HFCs配額方案》進一步收緊二代/三代制冷劑供給,為HFO騰挪市場空間。《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國家方案(2025—2030年)》已經為汽車為首的環保替代行業劃定HFO制冷劑應用時間表。
綜上,雖然五氯丙烷是生產四代制冷劑的重要原材料,但它不是生產四代制冷劑的唯一路徑,通過六氟丙烯(HFP)同樣可以實現生產。但五氯丙烷法作為成本優勢更明顯的工藝,中國市場五氯丙烷產能的持續擴張,標志著中國HFO產業鏈已從原材料端構筑競爭壁壘。隨著應用端需求放量,具備一體化布局的氟化工企業將率先受益于這場制冷劑產業升級。
展望未來,五氯丙烷行業規模仍在持續擴大,反映出五氯丙烷市場的強勁需求和企業的積極擴產態度。值得注意的是,2027年以后增長趨勢或將進一步放緩,企業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合理規劃產能擴張,以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產能過剩風險。同時,環保法規和政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企業既要關心下游應用市場的變化,也要關心上游氯堿行業、四氯化碳受控物質的政策,企業應提前做好應對策略,確保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