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31屆全國高等學校人工環境學科獎競賽(簡稱“人環獎”)頒獎典禮在同方科技廣場舉行。本屆人環獎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簡稱“教指委”)和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同方智慧能源”)共同主辦,來自高等院校、各大行業協會、學會、設計院的專家學者,建環專業教指委專家、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同方股份、同方智慧能源相關領導和員工代表,及本屆獲獎學生出席典禮。
典禮開場,同方股份總裁、黨委副書記,同方智慧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成富向第31屆“人環獎” 獲獎同學致以熱烈祝賀,并向出席典禮的嘉賓及長期支持同方的各界友人致以誠摯歡迎。他表示,30多年來,“人環獎”始終以賽事為紐帶,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領域人才培育搭建實踐交流平臺。本屆賽事高校踴躍參與、優秀作品頻出,既彰顯“人環獎”的行業影響力,更展現出青年學子扎實的專業素養與敏銳的創新思維。李成富對學子們提出三點期許:一是永葆“求知若渴”的熱情,不斷在專業領域學習和深耕;二是保持“敢闖敢創”的勇氣,以創新驅動行業突破;三是胸懷“擔當有為”的格局,以專業力量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大師講堂”作為“人環獎”活動搭建學界泰斗與青年學子對話的高端平臺,匯聚學界頂尖力量啟迪學子智慧。教育部建環專業教指委主任、清華大學教授朱穎心以《雙碳目標下建環專業的發展機遇》為題,闡釋專業與國家戰略的協同,解析低碳建筑技術、AI等前沿領域對學科的重塑,展望數字化研究新方向。教育部建環專業教指委秘書長、清華大學教授李先庭聚焦專業基礎課學習痛點答疑解惑,他以創新思維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解題思維。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通過視頻向學子們致辭時指出,盡管土木建筑行業整體面臨挑戰,但建環專業正迎來三大發展機遇:一是建筑升級改造主戰場中,節能改造重要性凸顯,建環專業將發揮核心作用;二是將智能化和AI融入到智慧建筑運行管理中,建環專業可主導這一進程;三是能源系統正在經歷向零碳轉型的重大革命,建筑將從能源消費者轉變為“產、儲、消、調”一體化的綜合能源節點,建環專業應該承擔起這一重要的任務。江億鼓勵學子們緊抓“雙碳”機遇,擔當綠色低碳發展的重任。人環獎的創始組織者,現新紫光集團黨委書記范新回顧了“人環獎”的發起背景、改革舉措及使命擔當,并鼓勵學子們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技術革命,推動建環專業創新低碳發展。
本屆“人環獎”自5月份啟動以來,共吸引了全國122所院校共計1520名本科生參加,歷時3個多月的激烈角逐,30名學生入圍決賽,來自清華大學的劉一塵、西南交通大學的李沁蔚榮獲特等獎。
活動期間,同方智慧能源精心策劃專題座談會,助力學子銜接理論與實踐、明晰職業方向。活動緊扣國家雙碳戰略,分享能源技術前沿與AI應用成果,展示同方智慧能源自主研發的昆侖平臺、終端電氣化裝備等創新產品;通過重大項目案例呈現建環技術產業化落地實效,凸顯同方智慧能源綜合實力;結合學子們的職業規劃需求,解讀人才需求模型與職場轉型要點,提供方向指引。
同方智慧能源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秦冰總結表示,同方智慧能源始終堅守“心系天下冷暖”的初心,緊抓技術變革機遇,聚焦城市能源管控、智慧基礎設施、綠色數據中心三大核心業務,拓展“新能源+”領域,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能源管控綜合服務商。公司將持續深化校企合作與產學研融合,為服務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自1992年發起以來,“人環獎”始終致力于激勵青年學子奮進、助力行業發展。在新能源與人工智能技術驅動能源系統變革的當下,同方智慧能源將持續當好學界與行業的鏈接者、行業人才的培育者,攜手各方共赴可持續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