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至今,國內工業基礎原材料迎來了全方位的上漲,其中家電行業主要原材料銅、鋁、鋼材、塑料等價格同樣漲勢如虹。為消化來自上游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家電產業鏈上下游同樣出現了不同程度漲價,對于不選擇漲價的企業來說,就需要承受利潤縮水或者虧損的“陣痛”。
業內普遍認為,此輪原材料價格上漲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全球貨幣政策超寬松,各國推出經濟刺激政策。2、我國全球性資源獲取能力依然不足,如鐵礦石等相關工業原材料從國外進口,受疫情影響海外主要礦山(鐵礦、銅礦等)減產,而國內疫情控制的好,市場需求恢復較快。3、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去產能”導致部分原材料產能相對不足,供需失衡嚴重。
眾所周知,這一波漲價潮主要是一些順周期行業在大漲特漲,而順周期行業是指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某個行業的表現也比較好,反之則不佳,與經濟周期同漲同跌。2020年中國實現GDP正向增長2.3%,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GDP增長6%左右。由于國內經濟復蘇強勁,增速超預期,帶動順周期行業“金融、房地產、基建、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等”普遍景氣度回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屬順周期行業的制冷劑產品,呈現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但制冷劑價格多在成本線以下“陣痛”盤整的尷尬局面。數據顯示,上游原材料價格漲幅在40%-240%之間,而制冷劑產品漲幅集中在10%-30%,雖然整體價格有一定上漲,但像R32這樣的明星產品持續在成本線以下運行。
同周期下的原材料與制冷劑價格對比
數據來源:產業在線
分析順周期浪潮下制冷劑為何逆勢運行的原因,產業在線將其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產業政策導致競爭激烈,企業為長期市場犧牲短期利益
2020年是HFC制冷劑基線年核算周期( 2020~2022 )的第一年,HFC-32,HFC-125,HFC-134a,R410A, R404A等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暖通、空調和制冷領域的核心制冷材料,因此很多制冷劑生產企業秉持“贏在未來”的長遠目標,犧牲當下利潤,不惜一切代價搶占市場份額,期待未來20年HFCs制冷劑黃金應用期。
包括中國在內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基線年為2020年至2022年,基線值為以CO2當量為單位的100%的HFC基線年3年均值( 2020~ 2022 年)加上65%HCFC基線年值,對應的削減時間表為:2024年凍結在基線以下、2029年削減基線年的10%、2035年削減30%、2040年削減50%、2045年削減80%。
第5條款國(發展中國家)HFC限控時間表
二、供應增長過快,產能過剩嚴重導致漲價困難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HFC制冷劑產能繼續加速增長,主要產品R32/R134A/R125產能分別突破40/34/28萬噸,相比實際產量,預計行業平均開工率不足50%,足見當前市場產能過剩問題突出。
2017-2020年主要制冷劑產品產能對比
數據來源:產業在線
三、下游關聯行業有負增長,需求受到抑制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 2020年我國家用空調產銷分別完成14490.45萬臺和14146.44萬臺,同比分別下降5.2%和6.1%。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全年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和1.9%。由此可見,來自下游應用市場的需求并沒有大的擴張。
四、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差異較大
現階段國外疫情拖累經濟發展,但中國疫情控制良好,經濟復蘇跡象明顯,由于制冷劑全球供應商主要集中在中國,因此疫情對供應端的影響弱于對需求端的影響,也是造成目前賣方市場弱勢的原因之一。
五、美國、印度對原產于中國的HFC制冷劑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2020年9月28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稱,應印度企業SRF Limited提交的申請,對原產于或進口自中國的HFC制冷劑產品 [Hydrofluorocarbons (HFC) component R-32]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
2021年2月2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投票對進口自中國的R-125五氟乙烷(R-125 Pentafluoroethane)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產業損害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被主張存在傾銷和政府補貼的中國涉案產品對美國國內產業構成了實質性損害。基于這一結果,美國商務部將繼續進行調查,預計將于2021年4月7日作出反補貼初裁,2021年6月21日作出反傾銷初裁。
六、行業面臨重新洗牌,集中度加速提升
伴隨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產品單一、不具備產業鏈優勢的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已經出現產能閑置現象,預計近三年制冷劑行業將出現加速整合與淘汰,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