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國內功率半導體龍頭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微”)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18億元,同比增長9.6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20.85%。其中第二季度表現尤為亮眼,實現營收28.63億元,同比增長8.28%,環比增長21.61%;實現歸母凈利潤2.56億元,同比增長3.42%,環比增長207.12%,增長韌性凸顯,上行慣性于第二季度得到鞏固。
泛新能源領域占比提升至44%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呈現“高算力需求擴張、消費與工業溫和復蘇”的結構性特征。一方面,人工智能驅動的高性能計算、數據中心需求持續強勁,引領行業增長;另一方面,經歷周期性調整的消費電子市場顯現回暖跡象,汽車電子領域則在電動化向智能化躍遷、域控制器滲透率提升的浪潮下保持增長,工業自動化需求亦逐步復蘇。
報告顯示,華潤微上半年產品與方案板塊下游應用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泛新能源領域(車類及新能源)占比提升至44%,穩居第一大應用支柱,消費電子占比38%,工業與通信設備各占9%。華潤微表示,公司圍繞人工智能領域深度布局,緊抓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光伏儲能及消費電子復蘇的機遇,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優化客戶結構,實現核心客戶訂單快速增長,成功導入多個新項目并成為客戶首選,品牌影響力與訂單儲備持續增強。
高端化與集約化戰略成效凸顯
從產品升級到產能布局,華潤微正以雙輪驅動的硬核實力為業績躍升注入強勁勢能。從核心業務板塊的表現來看,功率產品模塊化戰略成效尤為顯著——上半年模塊化產品整體規模同比大幅增長70%,其中IPM(智能功率模塊)表現亮眼,同比增長143%,充分體現了公司在新能源、工業控制等場景的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產品結構正加速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級。封裝業務各主要品類產能利用率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7%,旺盛的市場需求與高效的產能轉化能力形成良性共振。
在聚焦未來的關鍵產能建設方面,華潤微重點項目正按計劃高效推進,為長期發展夯實根基。具體來看,重慶12吋功率器件晶圓生產線已實現滿產,月產能達到3萬片;深圳12吋特色模擬集成電路生產線產能持續爬坡,90nm平臺多顆產品已導入并實現量產,55/40nm產品也在同步驗證中;高端掩模生產線量產,重點支持90nm及以下高端節點,已成功建立了55nm工藝節點的研發能力,為高端市場產品設計與制造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這些重點項目的穩步推進,為公司把握市場機遇、實現可持續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產能保障和技術支撐。
硬核研發鑄就核心競爭力
華潤微始終堅持高研發投入驅動創新與成果轉化,報告期內研發費用達5.48億元,占營收比重10.50%,持續處于行業前列。公司將高強度研發投入轉化為技術落地推力,在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等核心功率器件領域實現關鍵突破,勾勒出國產高端功率芯片的進階圖譜。
其IGBT產品在工業控制和汽車電子兩大關鍵應用領域持續突破,銷售占比已超過70%,確立了在國產IGBT的市場地位,MOSFET產品在汽車電子、工業控制、AI(人工智能)服務器等領域的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
除IGBT、MOSFET兩大核心品類外,華潤微在寬禁帶半導體及智能傳感器領域的布局亦進入收獲期,第三代半導體憑借耐高溫、高擊穿電場等特性,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儲逆變、數據中心電源、工業電源等領域加速滲透;智能傳感器則依托MEMS(微機電系統)工藝技術突破,成功切入工控等新興市場。多品類的協同發力,不僅增強了公司抗周期波動能力,更為長期增長打開了多元想象空間。
業內分析普遍指出,傳統消費電子復蘇、AI創新浪潮奔涌與國產化替代提速,正合力推動半導體行業邁入新一輪上行周期。華潤微依托功率半導體及傳感器領域的技術積淀、IDM模式的全鏈條優勢、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以及對汽車電子、泛新能源、AI等高增長賽道的精準布局,不僅在業績端實現強勁復蘇與躍升,更展現出穿越周期波動的強大韌性,以及引領國產半導體產業向上的核心潛力。其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導向的戰略布局,正為長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